-
民之所盼就是“政之所向”
發布時間:2025-06-12 07:42:31,閱讀次數:70 更多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緊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民生建設更加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為新時代新征程做好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生活得到全方位改善。但是,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仍面臨不少難題,人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強調,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近期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要求,研究推出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強的民生政策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意見》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進程,體現出鮮明的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
例如,在增強社會保障公平性方面,《意見》提出,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險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加強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銜接,精準落實為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社會保險費政策。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方面,《意見》提出,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區域協同經辦、完善轉移接續等方式,逐步將基本公共服務調整為常住地提供。在擴大基礎民生服務普惠性方面,《意見》提出,通過挖潛擴容擴大現有優質中小學校、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在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方面,《意見》提出,支持養老、托育、家政、助餐、助殘等普惠社會服務進社區;引導支持在保障性住房中加大兼顧職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戶型青年公寓供給……這些政策舉措應民之所盼、紓民之所困、解民之所憂,辦好這些“關鍵小事”將進一步托舉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涉及老百姓的事情,關鍵在實。一方面,要務求實效,抓好《意見》的落實落細,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另一方面,要堅持實事求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能脫離這個實際。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之上,不吊高胃口、不空頭許諾,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
相關、相似的資訊
- 學習總書記的好作風⑩2025/06/12
- 給予“踉蹌奔跑”更多信心耐心2025/06/12
- 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領人民城市建設2025/06/12
- 習近平同剛果(布)總統薩蘇分別向中非合作論壇成果落實協調人部長級會議致賀信 2025/06/12
- 用好磋商機制 共護對話成果2025/06/12
- 熱門關注
-
- 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一百年大事記(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1840年...
- 江蘇繪就建設高水平知識產權強省藍圖
來源:中國江蘇網“我省正處于從知識產權大省向強省跨越的攻堅期、落實強省建設總...
- “兩聚一高”新風景 江蘇代表團對外開放團組會議吸引中外媒體圖為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江蘇省代表團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舉行。新華報...
- 真正實現垃圾分類常態化右圖全國政協委員唐川平在駐地將廢舊報紙塞進廢紙愛心屋。他認為垃圾分類看似簡單...
- 10余省份省部級官員密集調整,有這幾個特征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闞楓)3月以來,省部級干部人事調整密集,按照公開報道,過...